皮帽子(內蒙人的三件寶
时间:2024-11-15 05:46:03 出处:百科阅读(143)
篇首語:其實最美好的皮帽日子就是,我對你鬧,内蒙你對我笑。皮帽本文由小常識網(快貓官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内蒙主要介紹了皮帽子(內蒙人的皮帽三件寶-土豆 蓧麵 羊皮襖)相關的知識,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内蒙參考價值。
皮帽子(內蒙人的皮帽三件寶-土豆 蓧麵 羊皮襖)
內蒙古中西部,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内蒙順口溜
“內蒙人的三個寶,土豆蓧麵羊皮襖”
這句順口溜真實地反映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皮帽人文風情和氣候特點。
說起這三個寶的内蒙淵源,要追溯到90年代以前,皮帽那時候人們的内蒙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內蒙古地區氣候寒冷。皮帽
特別是内蒙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地區平均每年適合作物生長的皮帽季節大約隻有6個月左右。
這樣來說,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的主食類作物土豆、蓧麵自然是農民朋友種植的首選,而羊皮襖作為一種保暖性極強的衣服,是冬季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禦寒良品。
土豆
內蒙地區盛產馬鈴薯,也叫土豆,而烏蘭察布市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產區,被譽為“中國薯都”。
由於內蒙地區幅員遼闊,東西狹長,不同地區的人對土豆的叫法並不相同,西部地區人普遍叫“土豆”,東部地區人普遍叫“山藥”。
內蒙東西部土豆的口感也並不相同,東部地區多雨,晝夜溫差小,土豆皮薄,口感脆,適合炒著吃,口感類似鐵棍山藥。
西部地區少雨,溫差大,土豆口感綿,適合燉或者做土豆泥。
由於缺少米麵主食,土豆成了餐桌上的“老演員”,每天變著法子在餐桌上表演。蒸土豆、凍土豆、山藥糊糊、山藥丸子、山藥魚魚。
那時候我最愛吃的就是紅土豆(我認為口感最綿的土豆)羊肉燉粉條,不過隻有重要節日或者家裏來了親戚才能吃到。
土豆能製作澱粉和粉條,因此土豆的產區往往都有澱粉廠和粉條廠。
限於條件,這邊的村裏人幾乎都會做粉條的手藝。
其中一種做法是將土豆去皮洗淨,然後充分粉碎,加水攪拌後用紗布過濾,過濾下來的水自然沉澱,沉澱下來的澱粉漿倒入少許沸水讓澱粉糊化,然後再加一些明礬和鹽,按照一個方向充分攪拌上勁,最後把上勁的澱粉團加入到餄烙機中壓成粉條,放入沸水中定型,最後可以按照個人意願做成鮮粉作者晾曬成幹粉。
內蒙西部地區的土豆產量高,個頭大,現在已經不僅是口糧,也是一種經濟作物遠銷全國各地。
蓧麵
蓧麵就是蓧麥磨成的麵,蓧麥是一種成熟期短,耐寒,耐鹽堿的低產作物。
蓧麥的主要種植地位於呼和浩特大青山北部的武川縣,武川縣也因其蓧麥產量高,質量優享譽全國。
蓧麵的做法種類繁多,其中蓧麵魚魚、蓧麵窩窩、蓧麵餃餃和最普通的蓧麵條最常見,搭配上羊肉湯、豬肉土豆湯或者黃瓜香菜伴的涼湯蘸著吃味道最好。
蓧麵吃起來好吃做起來卻不容易,過了秋收的季節完成農忙,家家戶戶都會拉著自家的蓧麥到碾房或者加工廠去加工蓧麥。
由於我家偏遠,附近沒有加工廠,村裏的碾房就成了大家爭相加工的地方,往往都是我先去“眊瞭”(打探情況),母親和姐姐隨後到,我牽著驢,姐姐把鋪在石碾的蓧麥掃到中間防止掉落,母親負責過篩裝袋子,這是我關於蓧麥印象最深的事情了。
過去講究正月初十吃蓧麵,據說是耗子娶妻,家家戶戶為了給耗子慶祝要吃蓧麵,同時也祈禱一年風調雨順。
關於蓧麵陝北和內蒙地區還有一句順口溜
“三十裏的蓧麵,四十裏的糕,二十裏的橋麵餓斷腰”
可見蓧麵在這一地區人們心中的地位。
羊皮襖
在內蒙古地區,羊皮襖隻是羊皮衣物的一個代表,還有羊皮褲、羊皮坎肩、羊皮手套、皮帽子等係列產品。
在早些年,冬季農村放羊需要牧羊人趕著羊在山坡上尋找食物,草場麵積大的牧民還要騎馬或者騎摩托車放牧,因此,意見抗風保暖的大皮襖自然不能少。
內蒙地區寒冷風大,穿上大皮襖騎上馬再大的風也不能穿透帶有厚厚羊絨的大皮襖。
有些專職牧羊的人不僅在冬季穿著羊皮襖,在夏季也會穿,在夏季炎熱季節,牧羊人中午十分趁著羊反芻的時間找個山坡把大皮襖蒙在頭上眯一會兒,他們的說法是蒙上大皮襖草地是涼的,頭頂的炎熱反而不進來。
羊皮襖的製作十分複雜,要經過熟皮子-勾皮子-鏟皮子-裁剪-縫製等多道工序。
這裏把專門做皮子加工的匠人叫毛毛匠,一個好的毛毛匠製作的皮衣十分柔軟且輕便,而質量較差的皮衣穿起來硬邦邦,有的還很笨重,十分不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內蒙人的這三件寶有的逐漸失去了餐桌上的主角光環,有的走進了博物館,但是在那個饑寒交迫的年代,卻是無數人生存的法寶,這不禁讓人感歎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珍惜當下美好生活,也希望那個年代永遠不要再來。
你還知道關於內蒙古的那些稀奇知識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上一篇: 有肝病女性應該如何避孕?